原材料的破坏最可怕
2013-05-26 21:35:3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国的食品安全的问题早已有之,只不过延至今天才“于斯为烈”。记得八十年代中期,上小学的时候常去附近一家早点铺子吃油条豆腐脑。有一次,我觉得油条有股汽油味,就问店老板这油条是不是汽油炸的?我这话一出口,旁边也有一些食客瞪大了眼珠子,店老板情急之下说出了真情:“绝对不是汽油炸的,就是猪油过性了。”所谓“过性”也就是过期的意思。
那个时期还出现过用洗衣服炸油条的故事,而九十年代中后期有了膨松剂,洗衣粉们这才纷纷离职休养。
但即便如此,那个时候处于少年或者青少年的我们,并没有因为吃了这些玩意儿而闹肚子啊头疼啊等等,一则可能是剂量小,二则便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米、面等原材料没有被破坏。
关于这一点还有个旁证,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也是一个老饕,她专门喜欢搜寻民间小吃。可是警卫她的人告诉她这些民间小吃通常制作和环境都很肮脏,然而陈璧君不以为意,反而教训警卫人员说大惊小怪,因为民间小吃也正因为这些简陋的条件才会如此风味别致。
可见在传统道德尚未崩溃的四十年代,民间小吃的卫生问题便已经凸显。而事实上也没见多少人因之像今日这般损坏身体健康乃至赔上身家性命。
不过,眼下的问题则不同了,米、面这些原材料受到了大面积的破坏,根子烂了,枝叶还能好到哪去?水源被污染了,支流怎么可能干净?
当腐化上升到腐烂时,最可怕的事情才会接踵而至。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面对这些既无法逃避,也无法纠正。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评论